微信扫描阅读手机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内容?”“天津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生活垃圾分类?”“餐饮浪费现在可是个大事儿!以后咱都得注意。”初冬阳光变得温和起来,在津南区西官房村,谢贵元的家门口分外热闹,村民们的一个个问题引来在场群众的热议。这一天,谢贵元的“板凳课堂”再次开讲了。(文/王敬怡 图/姜晓龙 设计/陈楚)
谢贵元今年78岁,是“板凳课堂”的主讲人,同时也是西官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一名志愿者。
“退了休还是习惯于经常看报纸,总是三五成群地给大伙讲讲国家方针政策,社会发展状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规模。”谢贵元笑呵呵地回忆着,“2019年,镇和村里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摸排,觉得可以把这种方式的宣讲扩展到更大范围,这才有了‘板凳课堂’。”
“上来就给大家讲大道理,他们也听不进去!”谢贵元在宣讲时有自己的方法,“我是土生土长的西官房村人,这两年村里的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平坦开阔的水泥路,家家户户有了冲水厕所、暖气、天然气,幸福感油然而生。”
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这种传播正能量的方式,往往更能使老百姓从心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谢贵元的“板凳课堂”规模越来越大,他主动和街道以及村委会提出想要一块理论知识小黑板,将自己讲的重点一一罗列在黑板上。
他还自己动手做起了木匠活儿,“板凳课堂”里的板凳和马扎都是谢贵元亲手做的,“平时也没什么爱好,就是看书看报纸,有时也做点木匠活儿,这不都发挥在‘板凳课堂’里了嘛!可以和大家一起学理论、谈心得,自己也开心呐。”谢贵元说道。
每次讲课前,谢贵元都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不论什么时候人都要有所作为,不论事情大小,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我是一名老党员,党龄51年了,所以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向群众宣传党的理念政策和文明新风。”
从之前的看书看报纸备课,现在谢贵元逐渐开始接触网络,“这样更能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生态文明思想等论述。”谢贵元说:“活到老、学到老,退休之后空闲时间更多了,人就要终身学习,只有学习才能进步。”
在宣讲的同时,谢贵元了解到村里还有好多像他这样爱读书看报的村民,“在路边设置共享书屋,可以方便村民阅读借阅,我还可以提供板凳、茶水。”几张板凳几杯茶,打通思想宣传的“最后一米”,这里就是西官房村的根据地。
谢贵元的家门口除了小黑板、板凳、共享书屋外,还有几块白色写字板,板子不大,却承载着丰富“干货”,上至国家大事、政策方针,下至民生热点、社区动态、科普常识等,甚至还记录着今日提供的报刊导览。
谢贵元每每和村民们谈起近期的时政新闻、理论精神,他总是侃侃而谈,甚至忘记坐下休息,“用草根化,群众听得懂、感兴趣的语言宣传给群众,理论宣传效果才能更好。”谢贵元的“板凳课堂”使村民的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我们是来天津打工的,在这里像找到了组织,不觉得格格不入,大家都在一起,心很齐!”一位租住在村里的打工者说。谢贵元说,因为村子在城郊,外来务工人员不少,在他们业余时间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大家团结起来,租户们一个个也要融入进来,从前倒在门口的垃圾,也都规矩地倒进了新添的几个垃圾池中。
自开设了“板凳课堂”,谢贵元以身作则、热心公益,“很高兴在退休后能成为一名志愿者,向群众宣传党的理念政策和文明新风。”他朴实地说道。近年来,津南区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大队、宣讲分队和宣讲小队,打造“1+13+N”宣讲队伍体系。同时,津南区还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风尚大队、分队、小队,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活动。
目前,津南区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925支,服务项目30个,像谢贵元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志愿者团结带领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在村中始终流动着一批志愿“红”,无私贡献着志愿力量,带动村民们“思想脱贫”,以自己的方式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