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云新闻讯:3月19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在天津音乐学院开班。
歌剧集中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被称为“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中国民族歌剧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歌剧类型,是伴随中国近代史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涌现出一大批经典作品,如《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党的女儿》等,这些作品的创演不仅推动了歌剧艺术的民族化进程,也逐渐形成了中国民族歌剧的独特形式和精神内涵,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值国家艺术基金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适时开展。项目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王宏伟担任负责人,郭淑珍、阎维文、雷佳、铁金、王庆爽、孙砾等歌唱家,印青、张千一、李心草等作曲家、指挥家,居其宏、杨和平等音乐评论专家,黄定山、冯柏铭、赵大鸣、游暐之、廖向红、王冀原、陈蔚、彭澎、唐梋梋等导演、编剧专家,孟广禄、曾昭娟、王冠丽、王少华、冯欣蕊、刘迎、李玉萍等戏曲曲艺专家,胡耀辉、方绪玲、周丹林等舞美、灯光、造型设计专家,单莹、马立、王达、华雪等形体舞蹈专家组成师资团队,将围绕民族歌剧表演中的“声乐演唱技巧”“人物角色诠释”“民族风格表达”“剧目结构把握”“戏曲唱腔与身段运用”等问题,开展数十场理论与实践活动,最终以歌剧经典片段音乐会、民族歌剧《同心结》作为结项汇报成果,联袂天津音乐学院师生共同参与,推动中国民族歌剧人才培养。系列活动还将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以“文化惠民”形式推动成果落地,为中国民族歌剧的传播推广积极贡献力量。
项目面向全国文艺院团青年歌唱演员、全国音乐艺术类院校声乐表演专业师生、全国各基层文化单位(公司)的中青年声乐艺术人才招生,通过竞争择优入选学员30人。入选学员均为具有较丰富歌剧表演经验、参演过完整剧目的优秀青年声乐艺术人才。其中,多名学员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乐金钟奖、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文华大奖”、中国声乐孔雀奖等国家级比赛重要奖项,入选文旅部“全国声乐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人才项目,其中也不乏在民族歌剧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成果较为突出的学员。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王宏伟谈到:“《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将以大师课、专题讲座、身段训练、舞台实践、田野采风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全方位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努力为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著名理论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居其宏说:“天津音乐学院此次开展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的培养做了一件好事、实事。希望全体学员在培训期间能够收获进步、满载而归,争取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著名歌剧导演、戏剧教育家、原总政歌剧团团长黄定山表示,“看到很多中国民族歌剧领域的年轻面孔非常高兴,你们是中国民族歌剧的未来!希望接下来的交流中能够尽己所能帮助大家,也期待年轻的学员带来新鲜的思想和艺术观点。”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雷佳说:“国家艺术基金成立十周年以来,包括中国民族歌剧在内的多种艺术门类都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中既有经典剧目的传承,也有优秀的原创剧目。因此,需要更多的表演人才将这些优秀的剧目在舞台上得以呈现,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郝亮亮作为学员代表发言,“每一部经典的中国民族歌剧,都在真实地记录着、见证着中国声乐艺术、表演艺术、舞台艺术的成熟与绽放。项目开班是每一位学员共同期待的时刻。学员们将珍惜此次培训机会,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坚定文化自信,铸就民族之魂,为中国民族歌剧事业的繁荣发展不懈奋斗。”
19日晚,《星火》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开班仪式音乐会在光华剧院举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庆爽加盟音乐会,为观众奉献一场精彩的音乐盛宴。(津云新闻记者 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