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天津  政情  法治  微视  点播  财经  炫闻  民声  工作室  体育  娱乐  文汇  乐活 +更多
 

新视野|书馆不想被“冷落”

微信扫描阅读手机版


天津日报  2023/04/05


  “大学生都不爱读书了?”

  前段时间,青岛大学公布的数据显示,该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量只有十多年前的10%,学生一年的课外阅读量仅有两到三册,引起一些网友感慨和担忧。但去年有调查显示,浙江省大学生年人均阅读纸质书8.48本、电子书13.5本,阅读量及阅读时长等主要指标均高于成年人平均水平;另有电商平台发布的统计表明,2021年大学生群体买书的拼单量同比增长387%,可见大学生并非不爱读书。也许我们该问的是,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去图书馆借书了?

  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买书、在手机上读书,不仅因为方便,更因为能获得丰富的阅读信息。在益发注重信息价值的今天,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极大改变,不再满足于到庞大书架上一本一本“淘”,而是在信息互动中迅速发现心仪的书。“不是我不爱,是世界变化快”,图书馆如果不想被“冷落”,就必须跟上数字时代的阅读潮流。

  图书馆数以万计的藏书本身就是巨大的信息库,让读者充分了解到一本书的阅读价值,实现库藏与知识需求的精准对接,是图书馆须深度拓展的功能,也是赖以吸引年轻人的手段。许多公共图书馆对此做出了积极探索:上海图书馆东馆利用VR等技术,让读者在虚拟骑行中探寻海派文学、革命史在城市中留下的痕迹,眼前时不时跳出的“彩蛋”会向他们推荐相关图书,有趣的沉浸式体验在不少网友心中“种草”。首都图书馆用直播方式把馆藏资源进行知识普及,风格活泼的年轻讲师,加上精选的“《诗经》里的那些话”“老舍的语言与幽默”“《韩熙载夜宴图》的背后故事”等趣味性和知识性强的主题,以动态的信息交互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网友观看……

  种种有趣操作,其实都是要让静躺着的藏书“活起来”。其实质,是图书馆改变思维方式,从被动地等读者去找书,到主动帮读者“邂逅”一本书,获取最亟须的知识,从而实现文化推广方式和传播力的升级。一些图书馆的实践表明,当你不遗余力地把好书展现给读者时,读者会回馈以极大热情。伴随着知识海洋的“涨潮”,图书馆在功能上不断创新拓展,随时随地与读者“亲密接触”,让读者获得更真切、丰富的阅读体验,自身价值也会得以延续乃至提升。

  利用好数字时代的技术与思维方式,发现并满足读者的需求,乃至创造新的需求,实现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一座图书馆才能真正成为有生命力的文化空间。(张玥)

天津首个合同能源管理地热项目投入试运行 每个采暖季节能7000多吨标煤
意向成交额突破50亿元!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落幕
我的大学我的城 | 天津美院教授霍春阳年少来津求学植根艺术热土
南海海域发生6.1级地震 震源深度600千米
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7.1级地震 震源深度60公里
俄罗斯宣布每日减产50万桶石油至2023年底
美国弗吉尼亚州一购物中心发生枪击事件
 
情融渤海 爱寄沧溟
夜赏海棠,天津是懂浪漫的!
陕西人艺版《白鹿原》登上津门舞台
风驰电掣!在V1赛车场体验速度与激情
 
千年古渡小辛码头
爱鸟日,爱鸟至!
遇见海棠
194.13万人次!天津地铁最高纪录又被刷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1772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B2-2000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1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