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楠,男,汉族,1965年6月生,农工党党员,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
姜楠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个人平均年手术量600余例,累计手术量逾万例,在我市完成多项“天津首例”手术,在心脏外科临床及科研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率先将牛心包瓣膜引进国内,生物瓣植入比例近70%,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率先在国内应用MC3环治疗三尖瓣反流,并向全国推广,攻克三尖瓣反流导致右心衰竭的难题;率先在天津开展全胸腔镜心脏手术,填补了微创心脏外科领域的技术空白;率先在天津开展迷宫射频消融术矫治心房颤动,房颤转复率均为国内领先。特别是近年来,姜楠带领团队完成天津市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术,突破了心脏外科领域高龄、高危主动脉瓣患者不能耐受手术的禁忌,并在主动脉瓣介入瓣膜置换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手术,攻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二次手术高风险、高死亡率的难题,完成此项手术量全国领先。2022年他还完成了天津市首例经导管二尖瓣成形手术,将介入瓣膜手术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在学术领域,姜楠于国际范围内首次提出针对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虚拟瓣环”的TAVI手术策略,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宣讲,为业界所认可。
姜楠作为医院学科带头人,联合急诊科、心内科成立天津市首家胸痛中心,并形成“天津模式”向全国推广,极大提高了整体胸痛急重症救治能力。他配合农工党中央、农工党天津市委会在精准扶贫项目中,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对口支援云南省普洱市,帮助成立普洱市第一家胸痛中心。作为胸心外科质控中心主任委员,他还多次开设各类学习班,培训、扶植多家医院成立独立的心脏外科,为提升天津市整体心血管外科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在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姜楠带领科室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出应急预案,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坚持科室不停诊。作为天津市心胸外科质控中心主任,他还第一时间发布《天津市心胸外科新冠疫情期间工作指导意见》,并根据疫情发展及时调整,保证心血管外科患者不因疫情而延误救治,不因疫情而交叉感染。
姜楠荣获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卫生健康系统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被授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