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天津  政情  法治  微视  点播  财经  炫闻  民声  津云号  体育  娱乐  文汇  乐活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 津云APP >> 文汇

涨姿势!为啥9月1日开学?为这日子多少人操碎了心!


中国经济网  2017/09/01


  最近,微信朋友圈、微博中,一大波奇怪的病名来袭!

  XX恐惧症、XX焦虑症、XX综合症……当然,在这时节,这个“XX”,肯定是“开学”啦!

  这些古怪的病名之后,还有一堆大孩子、小孩子、半大不小的孩子在“诉苦”:为什么要在9月1日开学?

  要知道,为9月1日这个日子,有多少著名人物操碎了心啊。

  第一个操心的人,名叫张百熙。

  他在工部、礼部、刑部、吏部、户部、邮传部,除了少个兵部外,他当过古代“六部”中五个部的尚书。

  但他最关心的事,好像还是孩子们的学习问题。他参照近代学制,订了一个官方学制,1904年1月公布。这一年是癸卯年,所以这个学制叫“癸卯学制”。

  在当时,开学,大家都不反对,但朝廷中很多官员,反对的是开学的另一面:放假。

  在这以前,学校既没有暑假,也没有寒假,孩子上学,要从年头学到年尾。有条规定是这么写的:“长不辍耕,幼不辍读,暑日休务者,薄其饩廪。”意思是:大人要一年到头做事,小孩要一年到头读书,哪个老师敢在大热天放假,那就扣他工钱!

  张百熙顶住压力,坚决给孩子们“减负”: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于正月二十日开学,小暑散学;第二学期于立秋后六日开学,农历十二月十五日散学。

  现在的孩子,能过上暑假,还真要谢谢他。

  第二个和第三个人,是一起操心的。

  一个是孙中山。

  另一个是蔡元培,绍兴人。

  孙中山做的事,和开学在哪一天,有间接关系,他宣布将农历改为公历。

  张百熙规定的学制,是按农历来算的。这个学制有两个问题:农历闰年时,要多出一个月;农历和公历还不对应。

  再来说蔡元培,在操心孩子哪天开学这事上,他是个“快枪手”。

  1912年1月3日,辛亥革命后,他被孙中山任命为教育总长,1月19日就改了学制。学制改得快,但很科学。因为蔡元培后来最重要的身份,就是“教育家”嘛!

  这次,将一年分成三个学期:8月1日至12月31日为第一学期,第二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为一学期,4月1日至7月31日为一学期。

  寒暑假要不要放?要放!但由各学校根据当地的气候,自己决定。这个学制只大致规定:暑假30天到50天,寒假7天到14天。寒暑假外,还多了个春假,反正是春和日丽的时候,所以日子就有点固定了:4月1日到7日。

  现在很多学校放春假,享受假期的时候,别忘了这位绍兴人。

  还有一点是:大部分学校把第一学期的开学日子设定公历每年8月底、9月初,甚至有的干脆就设在9月1日。

  但接下来,到底怎么开学、放假,就是一笔糊涂账了。

  原因很简单,看看中国近现代史就知道了,之后十多年那段时间,中国就进入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乱得一塌糊涂,连办学经费、教师工资都发不出来,哪天开学,什么时候放假,也只能“看情况”了。

  到了1938年,有个统一的规定:暑假日期为6月30日至8月21日,共50天;寒假为1月1日至30日,共30天。看上去又变回两学期,其实和原来差不多,不过将二、三学期合并在一起,反正春假很短。

  但怎么执行,却是个大麻烦:一因为抗日战争已经开始了;二因为他们居然考虑春节!要知道春节很多时候在2月,不过年时放假,过年时不放假!这叫孩子们怎么走亲戚?

  千万别以为当时制订政策的官员太糊涂,这么做是有目的的!

  当时的国民政府西化得一塌糊涂,对传统节日,坚决严防死守。比如说,严禁私售农历、新旧历对照表;规定各机关、各学校、各团体,“除国历规定者外,对于旧历节令,一律不准循俗放假”;更绝的还有一招,春节那天派人在街上盯着,要是有人敢喊“春节快乐”“恭喜发财”,对不起,那就要被请去“喝茶”了。

  一句话,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忘了还有过年这回事。

  终于迎来了解放。1950年8月1日,新中国教育部颁发《中等学校暂行校历(草案)》,规定中等学校一学年分两学期,暑假52天,寒假23天,春假3天。

  这时的教育部长是马叙伦,杭州人。

  1987年,教育部规定,一学年分为两学期,第一学期一般在9月初开学,翌年元月份放寒假;第二学期2月下旬或3月初开学,7月放暑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寒暑假日子基本固定了:每年的9月1日到次年的6月30日为一学年。全国各地中小学,绝大多数会选择在9月1日开学,这成了一种惯例。

  有开学,才有放假。想想那些一百多年以前的学生吧,人家可是一年到头都在读书;想想七八十年前的学生吧,在春节鞭炮声中上课、读书,是什么感受?那才真会得焦虑症、综合症呢!

  当然,更要想想那些为了孩子们有个假期,操碎了心的人。这些寒暑假和春假,来得不容易啊!

【津云直击】开“船”上班的小伙伴们,你们划到哪了!目前,各部门正在全力排水!
【津云现场】雨中救援,冲在最前面的果然还是他们
出行注意!天津市涉水改道线路有71条 停运线路42条
上半年谁挣钱最多?京沪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
德国足协回应厄齐尔退队 反驳种族主义指控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开播
不惧“安比”!看古人怎用笔锋抵御狂风暴雨
 
仰望天空 云卷云舒
多种野生动物“入镜”昂赛国际自然观察节
南开消夏晚会 民俗非遗云集
重庆上万只萤火虫共舞 宛如梦幻场景
 
你那里天晴了吗?天津最新天气信息来啦!
防汛进行时:吃上一口继续干 排水工作不能停
有眼福了!“大龙邮票”在津展出
记者遇强劲雨情 手机险些被风吹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50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