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天津  政情  法治  微视  点播  财经  炫闻  民声  津云号  体育  娱乐  文汇  乐活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 津云APP >> 热点

【津云特稿】脱了贫的井冈山,如今已是企业、电商生根发芽的沃土……


津云  2018/06/25


  6月的井冈山,喜雨,早晚温差却不大。

  从火车站出发,搭上一辆98路公交车,穿过井冈山市新城区,沿着双向4排,蜿蜒的盘山道一路向上,就能到达井冈山风景区,也是多数人来井冈山的目的地。一路上,云雾在崇山峻岭间游动,宛若置身仙境,青松翠竹衬着缥缈烟雨,愈发娇艳欲滴。这些在井冈山百姓眼中习以为常的景色,总是会引来外乡人的声声赞叹。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这是一座绿色的宝库,更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见证了中国革命发展初期的艰难,孕育出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新城区

  现在的井冈山市分为三大城区:风景区、新城区、龙市镇。风景区主要是茨坪镇,伟人旧居、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堂,很多红色印记烙在这里,向来往的人诉说那段艰苦卓绝又伟大的历史。2000年,根据国务院文件批复,成立新井冈山市,市区由风景区茨坪迁出,在厦坪与拿山之间的长义岭地区建设新的行政区域——新城区,政府、机关、火车站都在这里,高楼大厦也相继拔地而起,宽阔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与此同时,原宁冈县并入井冈山市,作为宁冈县城的龙市镇,也成了井冈山三大城区之一,著名的八角楼、黄洋界就在那。

  改革开放40年来,井冈山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红色基因成长为红色培训基地,年复一年,吸引着无数人来学习;企业、电商如雨后春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村子里脱了贫,宽了路,村民们富了生活……日新月异间,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的始终是井冈山那宝贵的精神财富。

  【攻坚克难】

  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可供借鉴的“井冈答卷”

  2017年2月26日,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和江西省政府批准,井冈山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被列为2017年国内十大新闻之一,并被评为2017年中国改革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吸引了全国26个省市区510多批次党政代表团来学习考察,为贫困地区脱贫摘帽提供了一份可供借鉴的“井冈答卷”,茅坪乡神山村就是可借鉴的脱贫村之一。

  6月初的230省道上,雨水打湿了路面。阴雨天气让车前方10米外的路,隐藏在了缭绕的雾气之中。按照导航,沿着230省道一条崭新的岔路,20几个弯道一直向下行驶,就能来茅坪乡神山村。

  2016年2月2日,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乡亲们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如今,神山村不负众望。

现在的神山村(神山村供图)

  神山村支部书记兼主任彭展阳说,“我们神山村目前有54户,231人,脱贫户19户,49人,脱贫户人均年收入可支配达到8600元,非贫困户达到了1.6万元以上。脱贫了,环境好了,我们还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胡艳霞是从龙市镇嫁到神山村的,早年因为这里穷,家里人都不同意,如今,镇上的亲戚朋友都羡慕她,“我们原来都是土坯房,一下雨墙就裂,现在土坯外有了加固网,加固网上又是厚厚的水泥层,屋顶的小瓦片换成了大瓦片,刮风下雨全都不用怕了。”胡艳霞不用出门看,村子的变化张口就来:溪流两侧,修了鹅卵石坝面;原来用三根树枝捆绑搭成的小桥,变成了2米多宽带护栏的美观木桥;2米多宽的进村水泥道,拓宽到4米多,表面还铺上了沥青……

  还不只是这些,这两年,神山村搞起了旅游,很多村民用自家房子办起了农家院。老支书彭水生家的农家院生意一直不错。

  两栋房子,一栋用做饭店和自己家住,另一栋被一家扶贫企业帮忙,建成了7间客房,“他们每年来几次,交代我,平时他们不来,我们就可以接待客人。”儿媳周大姐笑着说,自己原本在龙市镇子上打工,因为人手不够,决定辞工回家,“目前,住的人不是很多,但吃饭的人特别多,有时人手不够,我81岁的婆婆都要帮着择菜哩。”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亲手打过糍粑,糍粑是神山村的特色小吃。对于未来发展,神山村也有着自己的规划,目前神山村已经开始筹建“糍粑小镇”,希望以糍粑为主题,吸引更多的人来到神山村,让村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

  【坚定务实】

  居民生活变化太大

  住进新房子开上私家车

  改革开放40年,井冈山行进的车轮始终向前。

  6月4日,9点37分,Z133列车驶入吉安火车站,人很多,55岁的江雪梅拎着两大包东西,手里握着无座票,寻着一个座位暂时坐下。说起井冈山的发展,这位土生土长在井冈山的中年妇女笑得朴实真诚,“我们井冈山呀,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现在都特别好,真的是数也数不过来的。”

  40年的变化,从江雪梅的身上可见一斑。“原来没有火车,开车需要2个多小时,而且道路不好走,现在有火车,1个小时到吉安,我可以每周都去姐姐家。” 江雪梅说, 与很多井冈山人一样,她家现在有两套住房,山上风景区的老房子已经建成了楼房,家门口的小市场,摇身一变成了大超市,吃的用的,随买随用,连难得一见的热带水果,也摆上了货架。“原来物质种类很少,现在好吃的好穿的,随时都能买。”江雪梅拉了拉自己的衣襟,骄傲地说,“原来我(收入)就一千多块钱,现在退休了,我还在风景区的大超市里打工,一个月只打工就(有)2千多块。”

  2009年,江雪梅一家人又在山下新城区,全款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现在老两口住在山上,儿子和儿媳住在山下。无论山上山下,家里人都开上了私家车。

  听到江雪梅说的这些,63岁的农民书法家张一鸣连连点头说,自己住在厦坪,妹妹家住在拿山,原来两地之间是两座大山,只有一条小路,骑车至少40分钟,“现在好了,新城区建设后,从我家到妹妹家开轿车只需要不到10分钟,让我们的生活方便了太多了。”

  厦坪镇复兴村官路组76岁的李丕成,1990年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说起现在的生活,老人举着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用掺着本地方言的普通话说,“两个字,幸福”。

  李丕成现在住的房子并不是很新,屋顶横梁被燕子筑了七八个巢,飞进飞出的燕子,让房子里更显生气,一进门右手边的架子上,晾着切好的芥菜丝,正对大门,3米高的墙上挂满了一家人获得的证书、奖状。

村民李丕成

  看到有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兴趣,李丕成兴奋中带着骄傲,拉着津云记者的手,穿过正房前的厨房和饭厅,打开门,指着马路对面的一栋5层红瓦灰墙的房子,告诉记者,“不要看我这个房子旧,对面就是我们家新盖的房子,很快就搬进去啦!”

  李丕成说,家里的田地原本收入不高,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纯天然无污染的农家食品,不少老板来找他们收菜,向外销售。春天收芥菜、夏天种黄豆,秋天收黄豆再种芥菜,周而复始,不到一亩的菜地,一年下来,收获颇丰。“我们现在的农民,都这样,大家都盖了新房子,生活变得更好了。”

  【勇闯新路】

  不断扩容的电商大军

  井冈山特产销向全国

  90后陈瀚就是李丕成口中的“老板”之一。2016年,从九江学院毕业的他,并没有像同学们一样,去省会南昌或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我当时就想,我要回家乡做电商。”陈瀚说。

  2016年底,陈瀚回到了井冈山,租住在了新城区。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被土特产、包装袋、公斤称、包装机器、纸箱和快递单堆的满满的,陈瀚说,“无论是发货还是去农家收货,这里比山上(风景区)都更方便。我现在主要卖梅干菜、豆角干、笋干、竹笋等等,这些都是井冈山农家自己种的土特产。”

  每天除了接单发货,每周还要跑2户农家,看农产品质量,谈土特产收购……一年半来,陈瀚的店铺已经做到了4钻,平均一天,就能卖出去3斤特产。考虑还属于电商创业初期,陈瀚并没有雇任何帮手,虽然累,但他笑得却很满足,“算上父母给的(钱),我一共投资了3万多,现在不只是回本,还赚了一些。现在还是萌新,未来我很有信心。”

  井冈山市电子商务十三五规划中有这样一组统计数据:井冈山的电商企业,2014年网上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包括电商个体户在内,年销售额大都集中在30万元左右,其中有3家年销售额超过100多万。

  井冈山市山那边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就是三家之一,老板梁远彬的电商之路始于2010年,利用电商平台,帮助井冈山农户销售特产。从2015年开始至今,每年电商销售额都超过1000万元。生意越做越大,2015年7月,他成立了公司,3000平方米的厂房,包括食品加工、分拣、打包、发货、售后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流水线。100多个就业岗位,让很多外出打工的井冈山人回到家乡。

梁远彬工厂打包的特产销往全国

  2016年,他又创立了井冈山市大薯兄红薯制品有限公司,以新鲜红薯加工为主,在井冈山拿山乡自建了600亩果蔬基地。“我的目标是把井冈山绿色农产品干货品牌做大做强。”梁远彬笑着说。

  “现在的井冈山,有很多的梁远彬和陈瀚。”井冈山电商协会秘书长张峥介绍说,2009年井冈山开始出现电商,2015年井冈山市被评为电商示范基地,2017年成立了电商协会,电商从业人员300人左右,在协会登记的电商老板100多个,其中有回乡青年,有家庭主妇,也有外地人。

  张峥说,2017年以前,井冈山的电商以农副产品为主,2017年后,随着回乡创业者越来越多,电商也多样化起来,“除了特产,还有做箱包、手工艺品、饰品、服装等等,目前也有人尝试做生鲜水果方面。”

  今年的6月8日,井冈山市创业协会正式成立。“成立协会是要为井冈山各企业和创业者搭建一个资源共享、合作交流、互帮互助、互相学习的平台,促进大家良好发展,助力井冈山‘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的发展目标。”张峥说。

  【不忘初心】

  博物馆旧貌换新讲“红色历史”

  “红色培训基地”成立近4百家

  “红色”是井冈山特有的印记,岁月让红色愈发的沉着深刻。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如果问井冈山百姓哪里必须要去,他们给出的第一个答案,会是清一色的“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位于风景区茨坪镇中心位置,红顶白墙,正门6根立柱显示着这里的威严,外观四层的框架结构,被中部的室外楼梯分隔成了“凹”字型的建筑。沿着室外楼梯,一层是停车场,二层正中间是雕刻着“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石碑,8个大字是1962年3月,朱德元帅重上井冈山时题写的;二层入口;三层出口;四层的平台上是名为“胜利的起点”朱毛会师雕像。博物馆的内部,有两层是展区,分布着6个展厅,分别是序厅、“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和“走向全国胜利”。

  博物馆办公室副主任李归宁说,目前大家所看到的博物馆,是2005年重建的,在博物馆办公区的走廊里,还能够看到1968年博物馆的黑白照片——二层小楼,深色起脊房顶,浅色外立面,背后是山,面前是农田。“现在博物馆占地面积1.782公顷,总建筑面积2003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436平方米,馆藏文物3万余件,珍贵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2万多份。”在博物馆工作了21年,李归宁感受着博物馆的蜕变,也骄傲于博物馆的发展。

  据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统计,2015年共接待观众达90.3万人,同比增长13.2%;2016年共接待观众122.8万人,比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7%;2017年共接待观众140余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7%。“十几年前,我们运用的技术,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很多人从外地来学习。现在,为了做得更好,我们也紧跟科技脚步,不断升级改造,比如今年,我们的声光电已经可以做到四季变换,让观众们感受得更加真切。”李归宁说。

  从“红色旅游”到“红色培训”,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井冈山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7年,井冈山红色培训持续升温,共举办培训班7818期,培训学员46.17万人,同比分别增长了55.05%和55.03%。

  目前,井冈山红色培训基地有近400家,曾芝华的红之魂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就是其中之一。曾芝华说,他的培训基地,有20位老师,参加培训的人会穿着红军装,上专题课、开座谈会、学站军姿,再由老师们带着走过一个个革命遗迹,身处井冈山重峦叠嶂的景色中,实景感受中国革命的历史,“参加培训的团队来自全国各地,少的十几人,多的几百上千人,我的基地规模还很小,一年能培训1万人左右,大型的红培基地,一年能培训5万人以上。”

  【艰苦奋斗】

  红色产业走出去

  领跑全国龙头企业转型销量创新高

  在井冈山上,有一句俗语“红军服装人人爱,这是井冈山一大怪”。井冈山的“红色培训”领跑全国,10年前,湖北人余孟看到了这背后的市场,于是在井冈山白手起家,创办了井冈山湘赣边红军被服厂。余孟迈出第一步是从2008年,他找代工厂制作了200套红军服,用作出租拍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2010年,他在井冈山设立了自己的服装厂,量化生产,通过研究各种资料,找专家把关,将红军服、红军帽、红军鞋、红军斜挎包,都做到非常高的还原度。

  为了循环使用不浪费,井冈山上,除了商业街专卖店里的红军服需要购买,其他都是租用。余孟有6辆中巴配送车,哪个红色基地需要多少套服装,打电话后,红军服就会送到那里,使用完毕,配送车会取回,消毒、清洗和烘干,等待下一批需要的人。

  他的红军服,2016年出租了近20万套,2017年出租了近30万套,红军服市场上,余孟的企业占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现如今,他的红色产品已经销往遵义、延安、瑞金、大别山等国内知名红色圣地,并且在遵义和延安都已经开设了直营店,他说,“不仅如此,我现在在井冈山经营被服厂的同时,还跨行业涉足影楼和生鲜。”

  余孟的企业发展了10年,还很年轻。作为井冈山龙头企业的井冈山茶厂,已经走过了60个春秋。井冈山茶厂1958年成立,也是井冈山最早的茶厂。在海拔1000余米的高山上,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如此良好的环境,也成就了井冈山包蕴传奇的绿茶——井冈翠绿。“ 我们拥有6块生态园基地、8000亩茶园。井冈翠绿是我们的招牌,它是由红军所种山茶培育而成,经历了几代农垦人锻造,是井冈山的一大特色。”总经理王欢介绍说。

井冈山茶厂茶博园

  井冈山茶厂2007年前的茶都是纯手工加工,2007年后,为了解决制茶工艺传承的缺失,同时适应市场需求,茶厂开始加入机械化生产,在保留手工制茶的色、香、感的同时,在6个生态基地分布着6条生产流水线,以增加产量。“1958年到2007年,我们有300个制茶师傅,但现在不超过7个人,年龄最小的60多岁,最大的已经82岁。”王欢喝了一口茶说,“制茶很辛苦,而且需要年头磨练,年轻人都不喜欢学,我学了6年,也只是制出来的茶能喝罢了。”

  随着人们对私人定制的喜爱,王欢又一次学着适应市场,从2017年开始,经常组织学生和爱好者来茶厂参观、培训,“现在已经有一些年轻人对这方面感兴趣了,虽然还没有人将此作为志向,但我觉得是好兆头。”王欢的笑中充满了期待。

  2014年,井冈山茶厂为了适应改革的步伐,决定转型升级,由早期的“农户+公司+企业”转变成现在的“农户+公司+合作社+平台”,实体店铺为顾客提供饮茶体验,网络上布局全国为顾客回购提供平台,转型后,从增长200万到增长1200万,销售额连年创下新高。下一步,王欢决定按照平台销售,绘制出一副地图,在销量大的城市设立直营店,让“井冈翠绿”开在每一位饮茶者的家门口。  原本的井冈山,只是一座山,因为革命的开始,让这里不再只是一座山。不再只是一座山的井冈山又在改革的浪潮中,坚持着“红色引领、绿色崛起”的方向,摸索出了自己独有的一条道路,在这条路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永远伴着一代代井冈山人成长。(津云新闻记者 鲍燕 文并图)

天津:上半年立案2392件 处分1896人
黑龙江13名处级干部酒驾醉驾被通报
聊天记录可作证据司法实践与时俱进
【津云帮问】云南白药小儿解表颗粒 每袋到底是4克还是8克?
沈阳最美女孩车站救人 病人家属:质疑的人太可恨
女孩深夜生病点外卖托买药 外卖小哥寻药房还送医
权健终于迎来好消息!莫德斯特满血回归 张鹭称不担心多线作战
 
仰望天空 云卷云舒
多种野生动物“入镜”昂赛国际自然观察节
南开消夏晚会 民俗非遗云集
重庆上万只萤火虫共舞 宛如梦幻场景
 
你那里天晴了吗?天津最新天气信息来啦!
防汛进行时:吃上一口继续干 排水工作不能停
有眼福了!“大龙邮票”在津展出
记者遇强劲雨情 手机险些被风吹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津ICP备15008203